第五十五节皇帝的作用(2 / 2)

加入书签

你看看这一段文字,他在解释为什么没有遵从你的旨意,一定要将李象处以极刑的原因,这里面就有一说法,那就是乱世用重典!

你皇爷爷最担心的是停尸不顾束甲相攻,你父皇同样有这个担心,云烨是三超老臣,很熟悉太宗和你父皇的心思,他作为你父皇的好友,想要第一时间帮你除掉障碍,消除大唐的隐患,所以,在这件事上他没有做错……

奏章上的第二件事是在说李象是如何荼毒衡阳百姓的,这里总共列述了他的十一条大罪,每一件大罪后面都有说明,这就是让你派都水监去印证的,一般臣子不会这么说,只有楚公才会这样一一列举,要求查证,这是在告诉你怎么样去鉴别一件事情的真伪,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因为有了这些罪状,衡山王就算回到长安,也难逃一死,楚公在衡阳就把这件事情做了,是不想你手上沾染自己兄弟的血。一个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赤胆忠心了,不过人家的忠心不是给你的,是你皇爷爷,父皇留下来的遗泽,云烨这样的臣子,你还驾驭不了……

征剿过后,就需要刑部下去问责,民部下去抚民,大军开始回归军营,大将准备班师回京,这是标准的流程,自古以来受命出征的大将都必须遵循这一点,不得有例外!以后如果有将军不愿意这样做,你就拿出楚公的奏折给他看,如果依然不肯,你就要做好让大军围剿的准备了……

李厥非常听话的在和长孙研讨,只要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会向皇太后请教……祖孙之间显得非常的温暖融洽。

李厥认真的在云烨的奏折上批了红字,没有评语只有一个硕大准字,也就是说云烨杀李象,获得了皇帝的认可。

等到皇太后走了之后,李厥向殿前的那个宦官招招手,小声地问道:“这封奏折是楚国公亲手写的?写了多久?是先召见的断鸿,还是先召见的你?”

那个宦官跪倒在地小声的说:“启禀陛下,这封奏折确实出自楚国公亲笔,写这封奏折的墨都是奴婢亲自伺候的,从日落时分一直写到了月亮出来,整整两个时辰,期间楚公多次停笔,似乎非常的伤感。

奴婢和断鸿公公同时在军帐外等候召见,楚公先召见的是奴婢,奴婢带着奏折走的时候断鸿公公还在帐外等候。”

小皇帝非常的满意,在他看来大将军对自己这个皇帝还是非常尊重的,并不因为现在是皇太后监国,就无视自己的存在,小孩子的心思虽然单纯,一旦有一个恶念头种下之后,以后想要改正过来,那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云烨对这位小皇帝显得更加的重视,他可不想十年之后给自己招来无谓的麻烦。

同一片天空下,云烨在欣赏小院子的格局,顺便让脑子休息一下。长孙在教导自己的小孙儿,长孙冲站在高楼上俯视着脚下繁华的长安城,长安的水门上进出的船只好像永不停歇,夕阳落在长安城上,整个**都似乎被染上了一层金色,这个世界虽好,终究不是属于长孙家的。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可以用自己的理智来抵御来自心头的恶念,我可能是历史上最无能的权臣!长孙冲心里这样想。

一百零八声净街鼓开始鸣响,这个规矩从大唐建国之初到现在从来都没有变过,被改变的只有人,长安城依旧热闹,做买卖的东西两市依旧人声鼎沸,长安城作为最繁华的政治中心,商业依旧繁盛,每年的赋税收入依旧占据着大唐税收一个很重要的比例,所以,在强大民众呼声中,官府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净街鼓依旧敲,底下的生意依旧作,鬣狗一样的武侯只会在子时之后才会出现在大街上,或者敲诈一下晚归的行人,或者从某个墙角找到几个酩酊大醉的酒鬼。

中书省的灯火通明,门下省的灯火也彻夜未熄灭,六部也是如此,因为先皇的葬礼耽搁的政务正在被一点点的处理完。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大唐即使没有皇帝,整个国家依旧运转的非常平稳,小皇帝的存在更加得像是一种象征,真正重要的是这些官衙依旧在强力运转,只要有他们在,帝国就会继续向前走……(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