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尖端技术(2 / 2)

加入书签

卓宇凡没有感到震惊,反而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该来的总算来了。

下达了战斗命令后,卓宇凡就把指挥工作交给了“河北”号的舰长,即赵壮飞上校。

显然,卓宇凡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虽然做为海军军官学院的高才生,卓宇凡并不是不懂得炮战战术,但是比起货真价实的战舰指挥官,他差了很大一截。

在中国海军中,赵壮飞算得上是资格最老的舰长之一了。

大战爆发前,他就是“河北”号上的舰长,只是因为得了一场大病,没有能够赶上大战第一年的战斗,结果他的舰长位置被别人抢了过去。等他康复出院,回到海军的时候,很多跟他同时加入海军的军官,要么已经升为了将领,要么已经调到了更加重要的岗位上,而他仍然是舰长。

所幸的是,他回到了“河北”号上,并且晋升为海军上校。

赵壮飞接过指挥官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英舰逼近,而是调整航向,让两艘主力舰进入了战列状态。

显然,赵壮飞很聪明。

英舰正在向东航行,就算他呆在原地,英舰也会送上门来。

随后,赵壮飞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进行电磁干扰。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全新的东西。

电磁干扰最早出现在空战战场上,而且是在欧洲战场上,而且最早的使用者是英国皇家空军。前面提到,在美国参战之后,美英就对德轰炸做了分工,英国皇家空军主要负责夜间的轰炸行动。如此一来,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要敌人就是德军的夜间战斗机、以及地面的大口径高射炮。关键就是,不管是夜间战斗机、还是大口径高射炮,都只有在依附于雷达的情况下,才具有实质性威胁。对于进行高空投弹的轰炸机来说,功率再大的探照灯也有多少用处。结果就是,英国皇家空军首先想到,如果能够干扰敌人的雷达,那么轰炸机的作战生存概率就能大幅度提高。在一九四二年初,英国皇家空军就首次采用电磁干扰手段,让德军的防空部队吃了不少苦头。

很快,这一招就被中国空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学会了。

当时,主要的干扰方式就是在高空撒布金属箔条,用其发生的电磁波,让敌人的雷达无法接收到战机发射的电磁信号。

最初的时候,中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电磁干扰技术。

道理也很简单,舰载航空兵属于战术航空兵,而且多在白天活动,没有必要对敌人的雷达进行干扰。

此外,海军也没有适合用来执行干扰任务的舰载机。

只是,到了一九四二年下半年,海军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主要就是,雷达在战争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不但用于防空,还用于指挥炮战,因此干扰雷达不仅仅可以为轰炸服务,还能为其他作战方式提供帮助,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海军舰队的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海军开发出了抛洒式电磁干扰设备。

当时,主要有两种干扰器,一种是用火箭向空中撒布干扰箔条,另外一种则是用类似于迫击炮的发射器向空中发射装填了箔条的干扰弹。当然,具体工作原理都一样,即在战舰附近的空中撒布金属箔条,让敌舰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说,在一九四三年初,这绝对是“尖端武器”。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中国海军从来没有使用过电磁干扰设备,因此英军也就不可能知道中国战舰上有这种设备。

当时,赵壮飞下达的命令非常及时。

如果他晚几分钟下达命令,“威尔士亲王”号的雷达就探测到“河北”号了。

结果就是,在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三十多公里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上的雷达操作员突然发现雷达出了“故障”,屏幕上白花花的一片。很快,“约克公爵”号上的雷达操作员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要命的是,这一情况并没有引起两艘战舰上的军官重视。

当时,两艘战舰的舰长只让雷达部门尽快修复雷达,并且派遣人员去检查连接雷达的线路是否出了问题。

可以说,根本没人想到,雷达不是出了“故障”,而是受到了干扰。

显然,斯科特也不清楚这一情况,他依然在耐心的等待着。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两艘英舰进入了“河北”号与“河南”号的主炮射程,而两艘中国海军的战列舰早就严阵以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