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借刀杀人(1 / 2)

加入书签

第六百二十六章 借刀杀人

为皇子不易,为太子更不易,为监国太子则愈加是十万分不易。

不过,尽管朱棣是一个强势到无以复加的天子,但如今到了晚年,仅有的三个儿子中,两个都闹出了莫大的逆谋,唯有一直死死紧盯着的太子朱高炽还算是循良。于是,这一两年来,除了原本就多为太子料理的政务国事,就连官员除授的事宜他也渐渐放了手,唯独军中事务仍旧死攥着不放。然而,这次来势汹汹的风寒却让他卧床不起,于是朱高炽顺理成章地接过了此次的军务。

文华殿中不单单只有赵羾李庆以及杨荣金幼孜,同在此次的还有阳武侯薛禄和安远侯柳升,此外便是时不时插一句话的左都御史刘观。

这文臣武将齐聚一堂,四位文官激烈争论,一位也不知道是煽风点火还是冷眼旁观,剩余的两位勋贵却都是沉默不语。薛禄起自卒伍,虽然贵重之后读过几本书,但连半吊子的本事也算不上,此时觉得那几个人满口文绉绉都是废话;而安远侯柳升则是因为之前张越的事心怀警惕,他毕竟掌管着最要紧的京师三大营,绝不想因为说错话把自己搭进去。

赵羾四人都是精通兵事的老行家了,可杨荣金幼孜名为近臣,赏赉恩宠等等甚至都超过尚书,但列位却远在其下。因此赵羾李庆力称北边乃是鞑靼虚张声势,不需要为阿鲁台一丧家之犬多费功夫,杨荣金幼孜却认为即使无需劳师远征,守御却仍需增派兵力,但前两者声势却远超后两者——哪怕平日有龃龉有不合有猜忌,关键时刻,两位兵部尚书自不会窝里斗。而刘观虽说许久才会迸出一句话来,态度却是含糊不清。

瞧见座上的朱高炽面露难决之色,杨荣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他就不该想着万一有大事而内阁无人麻烦,再加上杨士奇本就得太子信任,于是把人留着坐镇内阁值房。别说是杨士奇,就是在兵事上稍逊一筹的杜桢在,至少在人数上还能胜过。因此,性子稍急的他不由得加重了语气。

“别说大边次边之间尚有不少无人守的去处,鞑虏若要入寇绝对有机可趁,就说兴和乃是塞外一大坚城,上一次还不是险些为阿鲁台率兵所陷?宣府万全兴和开平如今都有重兵驻扎,可鞑虏要是凭借骑兵厉害绕过这些守备森严之处入寇?哪怕是鞑子虚张声势,但若是窥边境武备松弛真的入寇,到头来又如何?”

听到李庆和赵羾又争执说去年钱粮消耗巨大,再调兵马则必将疲民诸如此类云云,朱高炽只觉得说不出的头痛。他尽管在当世子的时候曾经在北京一呆就是将近二十年,但对于这里却没有什么好感。一是因为成天面对的就是层出不穷的军报,蒙元若有风吹草动,这里就一定要迅速做出应对,简直是风声鹤唳;二是这里的一切都严严实实操控在朱棣手中,就好比刚刚两边争执不休,张口闭口却都是皇帝陛下如何如何。

若是皇帝在,十有**会怒发冲冠喝令他们住嘴,然后拍案而起再次出兵!他那位父亲已经打仗打上瘾了,古往今来,有哪位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御驾亲征?

在肚子里冷哼了一声,朱高炽就看向了一旁仿佛在坐山观虎斗的两位勋贵,因问道:“阳武侯,安远侯,你们觉着此事何如?”

阳武侯薛禄一直在旁边努力琢磨着文臣们的那些言语,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这么文绉绉的,也好让朱棣环喜欢喜,冷不丁听到朱高炽发问,他不由得愣了一愣,随即才上前一步躬身说:“太子殿下,阿鲁台如果真的是四月大败于瓦剌脱欢,那么如今肯定是实力不足,就是要南下,也顶多是零碎杂鱼骚扰边境,大军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这贼厮最是狡猾,天知道是不是耍什么别的诡计!”

薛禄既然头一个说了,柳升看见朱高炽又看向了自己,便哂然一笑道:“臣觉得阿鲁台已经给打怕了,未必有再来骚扰的胆量,这边镇整饬兵马严加防范也就行了,增兵未免小题大做。再说了,如今有英国公张辅坐镇大宁,兀良哈人就不敢动了。从兴和到开平再到大宁连成一线,阿鲁台决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个降人必定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

朱高炽虽说不曾领兵在外,却曾有过战时留守北京的经历,因此这会儿犹豫了一阵,便打算稳妥起见下令边境严加备御。正当他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外间忽有宦官通传说杨士奇偕张越求见。虽觉得意外,但他素来习惯了听杨士奇的建议,略一思忖便示意宣进。

随杨士奇入殿的张越看到薛禄和柳升尚在一旁,不禁想起了往日朱棣议决军国大事的情形。皇帝在出兵不出兵上头往往是乾纲独断,别人怎么说不过是参考——召六部议粮饷,召五府都督议行军路线及转运事宜,召内阁学士则是被军情咨议。但一般而言,朱棣鲜有把所有人都叫到一块。只是这会儿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参礼之后,朱高炽就问起了降者之事。

虽说很是怀疑古纳台此行的居心,但张越在奏报的时候仍是只叙事情不叙其他,毕竟,这会儿文武大臣济济一堂,还不到他贸然评述的时候。事情说完退到一边,他听朱高炽向杨士奇等人询问,便眼观鼻鼻观心地站在那里思量了开来。

杨士奇老成持重,此次却是赞同杨荣金幼孜不能掉以轻心的看法,认为应当调派勋贵数人领兵巡戈塞上,以备不测。见两边又是旗鼓相当,朱高炽再次踌躇了起来。,一面寻思自己若是处置不合朱棣心意,难免又是麻烦;一面寻思若是做足了准备阿鲁台不来却又如何……犹豫了好一会儿,他忽地看见了张越,于是眉头一皱就想到了主意。

“张越,你既然去盘问过古纳台,觉得此人可是真心归降?”

文华殿的鼎炉中焚的恰是百合香,只是如今天干物燥,张越这几天还在忙着职方司谍者的勾当,原本就是焦躁得嘴角生了一溜水泡,此时更觉得口中干涩,那水泡燎得生疼。他低头数着地上的青砖,但只见这些青砖平滑可鉴,用的却仿佛不是三大殿和乾清宫中的御制大金砖,想来也不会那么死硬,也幸好如今的皇帝还不那么爱磕头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