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惊闻惊见(1 / 2)

加入书签

第七百八十七章 惊闻惊见

正如张越所料,沐晟当天晚上赶回来之后,也立刻就把事情联系到了麓川思氏的头上。果然,两天之后,芒市再传急报,领着朝廷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官职的思任法悍然出兵,一举攻占南甸、芒市和潞江,孟养、孟定和湾甸等地连连告急。在这种情形下,程夫人原本想着这是留下儿子沐斌的最好借口,沐晟却大摇其头,一面让人拟公文上报朝廷,私底下请张攸帮忙参赞,一面和三弟沐昂准备进兵,一面让沐斌打点行装和张越一同上路。

因张攸言说自己不知道还要在云南呆多久,身边又有长子张超在,竭力劝了张倬和张越一同回去,于是,张倬考虑再三,便答应了下来。惦记着广州那边的情形,他便先行一步回广州,预备和妻子儿媳等一同上京,而张越则是和沐斌一同启程。

一行人出发的时候,整个云南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由于沐晟原本就领总兵一职,沐昂又管着云南都司,两边自然是开始迅速调动军马,西南方向已经是聚集了数万大军,昆明的沐王府和翠海别院周围也已经完全戒严。为了严防有人对沐斌不利,沐王府调集了两百名亲兵随行,一路护送张越和沐斌出了贵州,这才最终折返。

云南往北京的驿道从云南,经贵州、湖广、河南直至北直隶,沿途经过众多府州县,凡一万余里。由于沐斌的坚持,女眷和诸色笨重行李等等第二批启程,因此他们这一路轻车简从快马疾驰,自然是走得极快,一个月后就抵达了辰州府。

此时已经是四月中,天气渐热,官道上马蹄扬起的尘土把众人折腾得全都是灰头土脸。一行三十余人一入府城,就立刻包下了一座大客栈休整。见一个亲随还要持帖前去知府衙门知会一声,沐斌就立刻喝止了他说:“不要多事,明日就要启程,惊动了人还要迎来送往,这不是添麻烦吗?派几个人去城里打探打探,看这些天有什么大事和要紧消息!”

自从说中了麓川思氏,之后又证明了这一茬之后,张越就再未对云南的情势发表过任何建言。毕竟,沐氏久镇云南,他这个外人指手画脚便是讨人嫌了,更何况他对于云南的情形只是一知半解。反倒是这一路上和沐晟同行,凡停下休息的时候,他都会趁机了解一些云南的情形,心底对之前沐晟把方水心许配给张攸的事情更多了几分了解。

麓川思氏乃是和缅甸接壤的云南西南面最强的一号土司,一直叛服不定,正因为如此,紧挨着它的南甸芒市潞江便是最好的缓冲地带,只有这三地忠于朝廷,才能让西南稳定。想必沐晟断了老土司那一脉,扶持了那位短命的新土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其中沐氏拿到的好处,恐怕也绝不在少数,毕竟大义的背后也总得满足私欲。

“元节?”

正在沉思的他乍听得耳畔一个声音,这才惊觉了过来,见沐斌笑着递过来一条毛巾,他连忙接了过来,因笑道:“又走神了。刚想起我临走的时候正是广东乡试的关口,如今却是连会试殿试也已经完了,不知道今科出了哪些才学俊杰。”

“什么才学俊杰能比得上元节你?”沐斌自顾自地擦了脸,随手把毛巾丢给了一旁的小厮,便坐下来喝了一口茶,这才抬头说道,“再说,文章好并不代表仕途就好。当初和你一块登科的那些人,如今有多少还在州县地方官上,又有多少还在翰林院中苦熬,还有多少在六部里头来回转悠?就连咱们云南的士子,也有不少流传了一句话,说是做官当如张元节。”

“文辉兄就不要往我脸上贴金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我只是机缘占先而已。”

同样是高帽子,但张越不得不承认,沐斌的话听着确实极为动听,而且所言也是事实,只看陈镛是自己的科场前辈,如今仍只是区区主事就能明白,这仕途两个字,向来是最难说的。只不过,当初家世是让他得以步步升迁最好的帮助,如今却隐隐成了一种阻碍。

原因很简单,张家实在是太过显赫了。

沐斌年方弱冠就跟着父亲征过麓川,平过富州蛮,再加上从小就是作为继承人严格培养,因此劣习虽有,眼光和志向却非同小可。见张越谦逊,他便索性在张越旁边坐下来,郑重其事地问道:“元节,你我虽是相交不久,但咱们两家却也是世交了。此次回京,有些话我不得不对你说。你虽说走的是文官路子,但底子毕竟是勋贵,不少人必定会视你为异类。而勋贵如今大多都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了,虽出任军中要职,可权势大不如前,长此以往,朝中必定是文官独大,再无勋贵立锥之地,到头来,哪怕皇上信你,也抵不过其他各方的压力。”

张越心中很明白,沐斌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只从如今的宦官势力逐渐抬头就能看出来,朱瞻基已经有意无意地另抬了一批人来对抗文官。若是照这样下去,勋贵便会成为摆设,而太监与文官制衡争锋的局面将延续上百年。大明朝自朱瞻基之后,只有英宗从小还沉迷过一阵军略,偏还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俘,从此之后,皇帝全都是成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完全被那些文官隔绝了与那些勋贵军官子弟接触的机会。

想得透彻,但张越只是淡淡一笑道:“文辉兄倒是看得长远。”

见张越只是轻描淡写,沐斌不禁有些着急,但想想交浅言深原本就是大忌,这种事情一旦提出来,将来便可以慢火烹小鲜缓缓深入,当下就岔开了话题,只是闲聊了起来。到了晚饭时分,外头打探消息的几个沐氏亲随终于各自回了来,逐一禀报了所知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