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1 / 2)
焉耆军队头一次体会到原来打胜仗竟是这种感觉。
焉耆王信任傅朝瑜,一直让傅朝瑜全权指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没错,大魏人才辈出,连一个文官都能熟知军法,用兵如神。那要是换了个武将过来会是何种程度,他们都不敢想。
大魏官场,可怕如斯!
焉耆王越看傅朝瑜越喜欢,这年轻人不仅地位高,还有勇有谋,更孰知待人接物的本领,不管同谁都能相处得好。这样体贴的下属,不怪大魏的皇帝将其视为心腹,就连他也想将傅朝瑜收入麾下。想归想,不过焉耆王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配不上。
其实比起崔狄等人,傅朝瑜这点小心计实在是不够看。但是高昌地盘太小,精锐又全都调去了外地,攻打这样的地方不过是小菜一碟,甚至都比不上当初的吐谷浑。
傅朝瑜这一日不知听了多少赞赏,焉耆随行官员打了胜仗,看他的眼神似乎都能发光。
傅朝瑜才刚听完了先前那位使臣的马屁,转头便听闻高昌派了人过来准备和谈。
傅朝瑜望向焉耆王,担心他顺势和谈,笑着道:“看来高昌国内守卫已经不堪一击了,从前气焰嚣张的高昌王,原来也不过如此。”
焉耆王听得舒坦极了,可不是么?高昌王比起他来就是个废物,然而这样的废物从前却压着他们欺负,实在是一种耻辱。想想从前他们是如何欺辱焉耆的,这回若让对方轻易逃脱,自己从前的委屈不都白受了吗?
进攻,必须全力进攻!非要把高昌打得落花流水才行!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心照不宣,就在高昌国内深陷战乱时,大魏那边又出其不意地派兵征讨高昌。
高昌先前与东·突厥串通一气,大魏内部不是不恼,只是顾忌着边境安稳一直未曾追究,不想如今怎么突然就开始发难了。
崔狄带着西北的一半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姿强势讨伐高昌,根本不给对方丝毫反应的机会。
他们下手可比焉耆狠多了。
而此刻,寒元关外的高昌军甚至都来不及往回赶,他们压根想不通为何焉耆有胆子进犯高昌,为何大魏还跟他们一唱一和。
这两面包夹的态势,实在是太熟悉了。毕竟没多久前他们也是这样包抄大魏的西北军,风水轮流转,如今倒霉事儿也落到他们头上了。
他们想不通,身处异乡的淮阳王也x想不通。
他本来打算做一些短工赚点回去的盘缠,结果刚找好了主家,还没来得及上工,焉耆便跟高昌开战了。这一仗打得猝不及防,焉耆不少壮丁都被征进军营,直接将淮阳王好不容易找到的差事给打没了。
他有心想要趁乱回去,可又担心被敌人发现后,会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结果。突觉人对他的憎恶比傅朝瑜跟皇上二人加起来都要深,他们二人若是被抓,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自己若是被抓,必死无疑。
与此同时,淮阳王又觉得这场战事来得诡异,若有人蓄意挑拨,那这手段还真有些似曾相识呢。
该不会,真是他想的那样吧?
第176章 大胜
滂沱大雨, 兵马如潮,大魏与焉耆的军队配合得天衣无缝,数度冲杀之后, 高昌城内随处可见丢盔弃甲的兵卒。前线战事吃紧, 这些大多都是被送回来养病的伤员。骤然之间损失了近乎一半的守卫军,城内的粮食伤药也逐渐供应不上了。
再打下去,整个高昌都会被拖垮。
高昌王这些日子承受了太多, 毕竟当初便是他不听众臣阻拦, 执意要援助东.突厥的,哪怕他明知道大魏的鼠疫是东.突厥搞的鬼,可因为眼馋人家大魏西北这块沃土, 依旧选择无视。眼下遭了报应,众人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声讨国君。
“早说了东.突厥不堪,咱们何必要与虎谋皮?如今可好了, 他们起了战事咱们鼎力支持, 等咱们深陷泥淖也没见他们出手帮衬, 当初出兵竟成了笑话,周边部族看得不知有多起劲儿呢。”
这样天大的笑话,可不是人人都稀罕么?主要是他们这事儿做得太不地道, 几个月前还跟大魏好好做着生意, 几个月后便跟人家兵戎相向, 说出去都没脸!
说话的是位老臣, 他边上站着还是高昌王的王叔,位高权重、辈分又高,也只有他们敢如此教训一国之君了。
高昌王恼怒异常, 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事儿确实是他做错了。眼下也只有这些人能够商议,他迟疑地问道:“本王若是同两方和谈, 还有停战的可能么?”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都不抱什么希望。眼前战况焦灼,多半是大魏与焉耆暗中勾结,只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有了联系,还在他们与东.突厥的眼皮子底下约定好了开战。
若早知道焉耆会出兵,他们绝不会掺和这些事。
东.突厥不出手,高昌这回肯定凶多吉少。眼下不和谈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老臣愁容满面地道:“尽力去和谈吧,只要他们肯退兵,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若继续打下去,他们便是第二个吐谷浑。
高昌是想要和谈,因而派出两拨使臣分别与大魏跟焉耆交涉。然而高昌王自以为的再□□让根本毫无作用,不论是焉耆还是大魏都不同意和谈,推进的力度还越来越强,不多时便打到了高昌国都。
高昌王这才慌了神,连忙放出话说自己要投降。
崔狄手下的将军见此,立马来请示主帅,对方都已投降,是不是就不用攻城了?
崔狄想到自己人被堵了这么久,近日高昌军撤回之后才退到了寒元关,不由得冷笑连连:“他们将事情做绝,咱们又何必给他留什么颜面,继续攻城,势必要在今晚之前占领王廷,活捉高昌王!”
大魏的军队依命下去,再次攻城。他们对待高昌可比对待吐谷浑凌厉多了,打吐谷浑那会儿还顾忌着不能毁坏多少屋舍,不能堕了大魏仁义之师的名头,如今到了高昌全然不必顾忌这些。毕竟高昌做的事儿,可比吐谷浑离谱多了,如今想起来还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等高昌王在王廷中都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石落地之声后,才明白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他正想收拾东西想着跑路,却被侍卫给拦了下来:“如今几个城门口都已被敌军占领,您便是出去无疑是死路一条。”
高昌王怒道:“本王留在此处,难道就不是死路一条吗?”
侍卫欲言又止,留在这里,即便死了好歹死得体面一点。堂堂一国之君临阵逃脱,扔下妻儿臣子与百姓一走了之,传出去高昌会彻底沦为笑柄,虽然他们现在差不多也成为别人的笑料了。
高昌王呵斥对方退下,仍旧要逃,结果一如侍卫预料一般,他还没出王廷就已经被人活捉了。
高昌王定眼一瞧,发现周围全是大魏士兵,重甲黑沉,面带杀伐之气,只一眼他便低下了头不敢再看。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可惜他终究是领悟得太晚了。
须臾,一道脚步声响起。高昌王缓缓抬起头,窥见了一个魁梧的身影,似乎是大魏的将军。对方顺势蹲了下来,正对着他头顶的位置,端详了片刻后才戏弄道:“想不到,一国之君也会钻狗洞。”
高昌王窘迫异常,他真的后悔了,既后悔钻狗洞,也后悔当初听信了达坦王子的谗言。早该知道的,若当真有那么好的事儿,东.突厥又如何肯带着他们?大魏捏死他们像捏死一只蚂蚁一般简单,即便前些日子未曾反击,也不过是忌惮西域局势,害怕西域诸国一起反攻罢了,并非真的畏惧高昌。可恨他竟然没有看清,还沾沾自喜,觉得大魏不过如此。
崔狄拍了两下高昌王的脑门,直起身,不带一丝表情地道:“带回去关着,顺便将高昌王钻狗洞一事好好宣扬宣扬。”
一边的译者还贴心地翻译了一遍。
↑返回顶部↑